橄榄是福州名特优农产品,同时也是福州的美食文化名片。近年来,市场上悄然出现一种腌渍甜橄榄制品,既保持橄榄鲜果形态,又能克服橄榄原有苦涩味,呈现普通水果应有的甜味,迅速被省内外消费者接受,显示出极强的市场潜力。但这一新的产品形态多由产地果农无证加工,在水果市场以“甜橄榄”的名义进行销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面对产业需求和食品安全之间的矛盾,业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自2020年9月以来,受福州市橄榄行业协会和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农林委的委托,以双赢娱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郑宝东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深入橄榄产区实地调研,针对福州橄榄产业这一新的橄榄制品新业态进行技术诊断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团队通过大量的样品检测和实验研究,确定了市场上的“甜橄榄”可以使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允许添加的功能性甜味剂进行加工生产,在规范生产的前提下,其食用安全性是可以获得保障的。该产品相比传统的高盐高糖橄榄蜜饯更为健康,具有很好的开发推广价值。
为进一步规范这一新橄榄制品的生产,解决标准缺失导致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无据可依的难题,专家团队组织制定了福州市橄榄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产品 福州橄榄》,在标准中将这一产品正式命名为“青渍类橄榄”,作为橄榄蜜饯的一个新品类。但由于青渍橄榄加工中不能使用热杀菌工艺,又缺乏传统蜜饯高糖高盐或低水分的保护,产品微生物指标的生产控制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性。专家团队一边继续研发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其他解决方案。
通过实地走访、专家研讨和深入研究,专家团队发现在福州传统饮食习惯中,橄榄除了加工成蜜饯,也常常调味后作为菜肴出现在餐桌,具有蔬菜的属性,而且青渍橄榄的生产工艺与酱腌菜生产工艺类似。因此专家团队提出,如能将青渍橄榄归类为酱腌菜,则能降低产品微生物控制的难度,为青渍橄榄提供一条新的加工出路。
为此,郑宝东教授组织撰写了《关于腌渍橄榄按酱腌菜单元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的建议》,并发函给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建议获得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复函:如腌渍橄榄生产工艺与《酱腌菜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酱腌菜的生产工艺相近,可以按食品类别“蔬菜制品”、类别名称“酱腌菜”申请办理食品生产许可。
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郑宝东教授团队以一家当地食品企业为试点,提供加工技术支持,探索符合现有食品规范的青渍橄榄生产方式,与各部门沟通协调一起推进青渍橄榄的产业化,解决橄榄产业加工难题,有望将福州橄榄这一饮食文化名片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据悉,福州区域现有种植的橄榄已陆续进入丰产期,预计未来产量还将快速增长,如无法找到合法合规的加工出路,必然会导致果贱伤农;同时,青渍橄榄已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如不尽快规范生产并给予澄清正名,任其发展,将危及整个橄榄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福州市乡村振兴和高质量超越发展。值此橄榄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双赢娱乐食品学科依托科研创新优势,服务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涉农高校强农兴农的新篇章。
郑宝东教授在福州橄榄产地考察
郑宝东教授参加闽清橄榄协会座谈会
《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产品 福州橄榄》团体标准审定会
曾绍校教授受邀为闽清县橄榄种植户培训食品安全知识